格格党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章(第1页)

难道一切都是源于他之前亲征的失败?

李二凤有些忧伤。

他打起精神:“就算朕有生之年未征服高句丽,朕之子孙,也必将此愿达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他想起仙画中人所说,心想,自己到时候要传旨子孙,假使征服了高句丽,千万记得不要搞藩属国这一套。

【印刷术对于文化和历史的意义,之前在聊造纸的时候已经提过。有了纸,有了印刷术,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书籍。这一点可以从数字上面得到最直观的感受。】

【秦朝时期,为了统一文字和思想,大量的焚烧了除了秦文之外的各国书籍,以及各种私家学派的理论书籍,我们暂且不提。西汉和东汉的时候,已经有了皇室藏书的概念,但后来在东汉末年的动乱之中,这些书籍被毁之一炬,所以也得不到准确的数目。只从当时还不那么发达的造纸术来看,数目肯定也不会比后世多。而到了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2

天上的仙画中忽然出现了几组在古人看来十分奇怪的符号,并且随着女声的讲解不停的在变化。

那是路小柒用阿拉伯数字做了一个小动画,更方便来做对比。

【到了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而唐朝的时候,雕版印刷术已经有了苗头,书籍也变得更多,除了官府和宫廷之外,民间也涌现出了不少的藏书家。比如名相李泌,对,就是《长安十二时辰》的那位,他家的藏书就多达三万卷。“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这是韩愈描写的李泌家的藏书景象,而据史料记载,唐代私人藏书在万卷以上者就不下20家。】3

仙画上的阿拉伯数字又有了变化。

一目了然,浅显易懂。

这一段透露出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不管是什么身份,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嬴政在听到那句“秦朝焚烧书籍”的时候,眼光闪了闪。

后世可会因此将自己视为暴君?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手段极端酷烈了一些,但如果要再来一次的话,他还是会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统一文字。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错杀的人,被冤枉的事,在他看来,都不如“书同文”来得重要。

这是帝王的伟略。

也是帝王的无情!

而在汉朝,太学的博士弟子已经陷入癫狂。

“书籍以万计数!”

有家贫的学子痛哭流涕:“如此多的书!如此多的书!”

他家中甚至买不起一卷竹简,多亏自己天资聪颖得到贵人相助,这才能一路求学,进入太学。即便如此,现在的他为了求一卷书也要省吃俭用,花费无数心思,一卷书看了又看。乍闻后世的书籍居然如此多,私人藏书可达万卷,岂能不心情复杂。

“上万的书籍堆放在一起,何其震撼!”

董仲舒和其他大儒也被这想象出来的景象而觉得有所晕眩。

甚向往之!

而接下来,他们还将接受来自于现代书山书海的强大冲击。

--------------------

印刷术还有半章一章左右就结束了。接下来会写结束后的各朝的一些反应,然后就是火药。

文中引用:

1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载“武王封微子于宋,封箕子于朝鲜”。《后汉书·氵岁》:“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

箕子朝鲜是有史料记载的,箕子是商朝人。这是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关于朝鲜政权的描述。

当然,韩国的历史发明家们他们现在坚持是“檀君朝鲜”,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檀君是谁呢?檀君是神话人物,根本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而且关于他的一些传说也是自相矛盾,全是bug。但是呢,后来韩国就出土了很多檀君的“文物”,你细品。

2数据来源于《印刷术的发展史》

3数据引用自《中国历代藏书文化知识大全》,《唐朝的大藏书家——李泌》

ps,汉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起兵远征朝鲜。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把卫满朝鲜的国土分为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及玄菟郡,合称为汉四郡。(来自百度百科)

pps,李世民亲征高丽失败,后来他儿子李治先灭百济,再灭高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个人觉得李治其实是被低估了的一位帝王。

第9章印刷术(完)

【唐之后的宋朝,印刷业发达,藏书的数目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北宋和南宋的藏书家加起来有700多人,而私家藏书超过20000卷以上的就有200多人。但这些在明朝的藏书面前,又显得不够看了。明朝,是科举制的巅峰王朝,读书人众多,士林阶级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寒门子弟通过读书也能够出人头地。而这一切,都和书籍变得更便宜更易得有关系。明朝宫中藏书,宣宗宣德年间达2万多部,近百万卷。《中国私家藏书史》曾统计过,明朝的私家藏书人数竟然有897人,超过以往任何一朝。而我们大家熟知的天一阁,也就是明朝嘉靖时期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楼,藏书有七万余卷!】1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