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1章 灵魂拷问(第1页)

会议室的长桌两边分别坐了项目的甲方乙方,甲方这边吴志奇带队,还有两位专家评审,七八个人坐在桌前,尹先发和几位办公室主任都坐了后排靠墙的椅子,叶三省在最边上,他旁边是高云。

“可以。你说。”

杨中首先表态。

叶三省站了起来,手中拿着一个硬面的笔记本。

“刚才何镇长问到了油茶的出油率,这位同学说根椐各地品质不同,在14%——27%之间,这个数据是经过了亲自实验,还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数据?”

甲方乙方都有些哗然:正府这边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无足轻重,而且也不是农大的主攻方向,出油率说到底还是设备和工艺;农大那边直接觉得这个问题像是在挑衅。

女同学镇定了一下,微笑着回答:“我们当然不可能把各地品质不同的油茶都拿来做个试验,这个试验好像意义也不大,这个数据是从以前别人的论文中查到的。”

“我是说,14和27相差很大,将近一倍,具体到农民的收入,一倍就会引起很多的变化,比如农民家庭的决策和政府的决策。”叶三省解释,“那么,我们这边的出油率是多少呢?”

“我们的报告上面有。”女同学依然微笑。

“提高出油率,或者说决定油茶的出油率基本由工艺和设备决定,我听你介绍说,油茶的加工工艺目前来说可分为压榨法和溶剂浸出法,压榨法源于传统作坊制油的方法,可获得较高质量的油脂,而浸出法的出油率高、纯度高,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操作呢?”叶三省没有报告,继续问。

“一般加工企业会将两者结合,先采取压榨法压榨出原茶油后,茶饼在通过浸出法提取剩余的茶油,但是目前临江镇的加工企业,还是采用的古法榨油,因为溶剂浸出法会提高成本,也对榨油工人本身有更高的要求。这一点,报告里也写了的。”

“我想说的是,如果溶剂法能够提高出油率,我们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下,看看到底有多高,然后再跟现在的出油率比较,如果相差很多的话,即使要提高成本,培养工人,也应该改变目前的加工工艺。”叶三省说

“那就是政府的决策和工作了。”女同学轻松地回答。

但是这句话在大部分人,包括两位教授心中都觉得不妥,无论如何,这方面的数据不应该缺少。

“我的第二个问题也是何镇长刚才关心的,就是临江镇目前的土壤问题。”叶三省看着笔记本,继续问:“其实这个问题得分成几个问题,我们临江镇的土壤是否真的适合种植油茶?你刚才说了油茶最合适的土壤,阳光,但是临江镇的土壤跟这个最合适有多大的距离?需要改造吗?怎么样改造,有具体的步骤和措施吗?最重要的,如果投入土壤改造的成本太大,这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不求最合适先考虑性价比。甚至可以说,如果成本无法承受,是不是直接考虑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比如柑桔更好一些?”

女同学被镇住了。

所有的人都被这几连问惊呆了。会议室一时鸦静无声。

“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我们镇今天分来的新同事,招考来的,叫叶三省。”尹先发呵呵一笑,介绍说。

他怕农大那边误会是故意安排挑衅。

“我来解释这个……这几个问题。”农大一位教授轻咳一声,说。

“首先临江镇的土壤是否适合种植油茶,这还真是一个灵魂拷问。”教授一笑,“我们不能说临江镇种植油茶已经几百年上千年了,就证明这里适合种植油茶,好比西北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了几百年,也并不证明那里适合耕种,只是因为无奈。临江镇是否适合种植油茶,需要一种科学的精神,需要用各种数据来说话,这就是这位……小叶同志的第二个问题了,临江镇的土壤距离油茶生长最适合的土壤有多远?”

“报告中我们做了对比,刚才小黄介绍这一块的时候可能是考虑到它的专业性比较强,没有过多介绍,其实我们的分析是比较详细,结论也是比较扎实的。简单打个比方吧,如果说最合适油茶种植生长算一百分,临江镇目前的土壤条件应该有七十……八分吧。”

“然后是接下来的问题,临江镇的土壤需不需要改造?”

“回答当然是需要。你施个肥除个草就是一种改造。当然,我们这里的改造是有组织,有方向,有规模,有深度的改造,这就是小叶同学的下一个问题了,这种改造的性价比,或者说是产生的效益和投入是否匹配,其实,这中间,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小叶同志提到的平衡点。”

“需要把临江镇的土壤改造到一百分吗?当然不需要,也不可能。哪怕是靠近一百分,投入也相当大,没有这个必要,我看,改造到八十五分就够了。”

“不要忘记,我们的初衷是利用荒山野岭来种植油茶,也就是说,油茶的种植是以不大量投入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只需要适当地进行改造,进行施肥、松土、浇灌、裁剪就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这个适当的改造……主要是施肥吧?这个施肥有没有更加详细的说明,或者说进行了实验吗?”

叶三省继续追问。

“小叶这问题还问得真好,实话说,我们还只做了一些初步的实验,毕竟有些结果要经过好几季的反复实验才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我们的报告也写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报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验来进一步论证和补充。”教授苦笑,但毕竟是专家,“我们目前的实验结论是,每50公斤油茶果大约要从土壤中带走氮6.55公斤、磷0.43公斤、钾1.71公斤,因此为了保证油茶果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适时补充养分,主要手段是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

他停了一停,“其实我还有一些考虑,因为不够成熟这次就没有写进报告。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跟化肥厂合作,私人订制,我们出配方,请他们给我们生产油茶专用的肥料?这样的话,就能够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油茶树的冠幅,提高油茶植株的光合效率。同时,适时修剪,因树修剪,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大年轻剪,小年重剪,中耕除草,深挖垦复,合理栽培,新老搭配等等,都跟土壤的改造互相促进,小叶同志,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谢谢教授。我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混交林的。”叶三省看着笔记本,不急不缓地按照自己昨晚做的思考继续提问:“刚才报告介绍了混交林的很多好处,比如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还有防火啊等等,那么,有没有坏处呢?有的话有哪些?这些坏处如何防范和改进?有没有具体成熟的实验?”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教授再次苦笑,“有没有坏处?当然有。比如目前通常与泓森槐混交林……”

……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浪潮之巅

重生浪潮之巅

重回1990的方辰,看到此时,大地一片苍茫,万物生机勃发,不由的说道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这注定是属于方辰的时代,他是科技的巨子,财富的主人,在他...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穿越到明朝,成了朱棣的第四子,朱高燨用一枚爆仗,打响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炮从此,靖难之役,设立奴儿干都司营建北京浚通大运河郑和下西洋,我无处不在历史的车轮,从虞夏商周,到两宋元明,历经风雨,万千坎坷每一任皇帝,面对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如履薄冰朱高燨说,有我在,大胆干,有我在,大明王朝将红红火火,这片日出之地将永远免遭践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明我,朱棣第四子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被手下卷成皇帝

被手下卷成皇帝

[排雷架空时代,纯小白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混乱已久,世人皆奉明主而追随,统一天下已势不可挡!而不知名的小地方,从天降陨石开始,突兀的崛起一个新势力!作为幕后的主公袁斌表示自己啥也不知道呀,都怪手下太努力了。其他势力落败,纷纷叫骂‘实在是太阴险狡诈了!’袁斌很无辜,他真的啥也不知道呀!穿越失忆的富二代,啥也不会,只有一身细皮嫩肉,被佃农们救起。真正的袁家少爷已经被胆大包天的仆人杀死,冒名顶替了。大聪明的县官容易想多了,直接拿下冒名顶替的假少爷,当名顶替者看到袁斌,大声的喊他才不是袁家少爷,我才是!袁斌无聊的摸摸脑袋,还是没想出来什么对对对,他说的对。‘假少爷’立刻大喊看他自己都说了,他是假的,我才是真的。你放屁,呵呵呵,我可是有证据的大聪明县官立刻列举了好多‘理由’。于是袁斌稀里糊涂意外继承了没落的世家,侄子两枚,良田千亩,佃农数千人。袁斌觉得自己不用努力了,可以躺平了,由于他啥都不懂,将权分到手下。手下人痛哭流涕主公如此信任!岂敢辜负主公!但是架不住手下里出了一些卧龙凤雏,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内容标签情有独钟穿越时空基建正剧主角袁斌┃配角侄子侄女,┃其它一句话简介都怪手下太努力了立意无为而治作品简评袁斌穿越之前是个富二代,穿越之后运气不错,也是世家子,他态度坚定摆烂,而属下却觉得他大智若愚有明君之像。架不住属下们一个比一个卷,阴差阳错,袁斌在属下的帮助下夺取天下,逐渐将这个世界改变成他想要的样子。本文是架空历史的男主视角爽文,作品语言诙谐,人设有趣,经典打脸,绝对不憋屈,值得一读!...

万人迷穿成炮灰(快穿)

万人迷穿成炮灰(快穿)

桑一安死了,死在车祸,却没有想到会被炮灰系统绑定。[你的任务就是当炮灰,然后走完所有剧情。]桑一安抬起眼,漂亮无辜的脸庞充满了不解诶?而冷冰冰的机器声撞见这位新的宿主模样时,声音也迟钝了下来。...

我体内有个黑洞

我体内有个黑洞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它引力巨大,可吞噬一切物质,视界范围内连光线都无法逃脱。根据广义相对论,物体质量越大,时间会更加缓慢,在大质量黑洞附近,时间过去一秒,其他时空可能过去一年。此外,跌入黑洞的物质,若沿着旋转型时空弯曲螺旋线式加速坠向中心,由于粒子间的相互碰撞,最多42的质量,可转化为能量。127亿光年外,类星体爆炸,喷射出的一颗奇异高能粒子,进入到卫明的身体中,化作一个小型黑洞后,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诛仙日常

诛仙日常

诛仙日常是墨弄文精心创作的灵异,旧时光文学实时更新诛仙日常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诛仙日常评论,并不代表旧时光文学赞同或者支持诛仙日常读者的观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